男,1964年生,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深海技術與裝備研究團隊技術總師。潛水打撈設備與技術研發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注冊設備監理師,上海市工程設備招投標專家,國際IEEE學會會員。長期從事深海技術與裝備的科研、開發和應用工作。曾先后承擔完成國家863、國家重大專項、科技部、交通部、國家海洋局、上海市科委
姓名:李向民性別:男出生年月:1959.10.29畢業院校:湛江水產學院海洋漁業系工作單位: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專業技術職務:研究員專業領域:海洋與漁業科研、管理主要成果:該同志于1985年-1990年主持完成“開發西、中、南沙群島漁業資源項目”,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用實際行動捍衛祖國領
教育及工作經歷:?1978 年廈門大學海洋系海洋化學專業畢業,后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實習員。1983年至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工作,先后任助研,副研。2000年晉升為研究員,在職博士,2003年博士生導師,2009年任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化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化學會甲
主要從事海洋內波、海洋混合方面的研究工作。海洋內波研究方面,在線性理論框架下,采用坐標變換方法,摒棄一些不合理假定,得到了內波在亞臨界地形上的本征模態,并以此為基礎,研究了內波傳播和內潮生成等科學問題。海洋混合研究方面,利用實驗室實驗證實非破碎情況下表面波的確能夠產生混合,建立了利用水體溫度演變反演
主要從事海洋光學與遙感探測技術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海洋光學性質,海洋光學探測技術,水色遙感模型算法(懸浮泥沙、葉綠素、透明度等),靜止軌道水色衛星遙感技術,自主衛星數據處理技術,高光譜海洋遙感技術,海洋主被動光學遙感技術,海洋災害(綠潮、赤潮等)光學遙感監測技術,衛星遙感產品驗證技術等。主持國家自然
主要從事海洋遙感遙測研究。已完成和正在承擔的科研任務30余項。獲省部級獎勵6項;出版專著1部(合成孔徑雷達海洋信息處理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4年)。主要學術貢獻包括:建立了包括海洋SAR遙感機理、圖像處理、海洋SAR探測正反問題等內容的海洋SAR遙感技術。研發了神舟四號飛船高度計數據處理算法與系
2012/12?至今,?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2008/12?–?2012/12,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師2006/07?–?2008/12,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工程師
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2項,主持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業務專項團隊項目“波浪荷載作用下潮汐通道邊坡土體穩定性研究”1項,發表科技論文20多篇。主持參與“岙山基地30萬噸級原油碼頭水下邊坡穩定性分析評估”等大型海洋工程項目30余項。在海洋地質災害評估研究方面,查明了海
沁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馬鋼公司技術中心無損檢測專家
馬鞍山市博望華信鍛造有限公司,無損檢測專家
研究方向:河口海岸水色遙感;遙感技術與地理信息系統綜合應用
2006年入選天津市“131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主要從事海洋觀測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級項目2項,協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并主持其他科研項目多項。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已授權1項。已發表論文30余篇,EI檢索5篇。研究方向為海洋觀測技術
多年從事海洋環境監測自動化研究工作。在微處理機開發應用、CPLD/FPGA設計、數據采集和數據通訊具有豐富經驗,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863,軍工和海洋局項目,研制的海洋自動化水文氣象站、船舶自動測報系統、智能傳感器等設備獲得了廣泛應用。研究方向為海洋觀測技術
1999年9月獲得德國學術交流基金會(DAAD)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進行唾液酸生物合成途徑的研究,2002年7月赴美國Johns Hopkins 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從事醫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研究方向主要為重要海洋生物代謝產物的合成途徑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