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啟侖,男,1966年出生,博士,研究員;大連海事大學和大連海洋大學碩士生導師。1983年至1990年就讀于廈門大學海洋生物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國家海洋局“雙百人才工程”第二梯隊,“倫敦公約1972第20次科學組會議”中國科學家代表,中國第
劉長安,男,1970年出生,漢族,中共黨員,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3年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與環境學院博士學位。曾就職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與環境學院、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后?,F任海洋生態室副主任,海洋生態綜合管理技術支撐工作組首席專家,全國濕地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濱海濕地標準化分技術
樊景鳳,女,1972年出生,黨員,博士,研究員,現任海洋生態室主任,大連海洋大學生態學專業碩士生導師,國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海洋環境科學》編委,東北農業大學工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領域包括:海洋環境微生物學、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系統監測、評價及管
主要從事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生態效應及風險評估工作,側重環境要素(低氧和酸化)對污染物的代謝轉化過程、毒性及世代適應性的影響研究。同時致力基于活體生物監測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尋求污染與生態健康的關聯性評估方法。目前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作為專題負責人參與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海洋
那廣水,男,1977年生,黨員,博士,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人層次入選者(2015),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第26次、2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中國北極黃河站科學考察隊隊員(2007,2014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韓建波,男,博士,研究員,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海洋化學室副主任,環境工程專業,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國家注冊環評工程師,倫敦公約中方技術負責人。主要從事海洋沉積物環境質量評價技術、海洋工程及傾廢環境保護與管理技術、倫敦公約履約政策和技術研究。主持并參加“九五”科技攻關、國家海洋局重點項目、
姚子偉,男,1973年出生,博士,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0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現任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海洋化學室副主任,兼任大連市色譜學會理事,《環境化學》編委。曾多次參加中國南北極科學考察,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中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其環境化學行為;溢油鑒別及生態損害評
王菊英:女,研究員,博士。1992年畢業于青島海洋大學海洋化學專業。現任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海洋化學室主任,國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大氣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全球海洋評估項目(GRAME)專家組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環境質量基準和海洋環境監測評價方法學。多年來,開展了
海洋石油開發工程專家。畢業于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和天然氣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兼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工程技術中心和提高采收率重點實驗室主任。200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指揮控制與信息系統工程專家。1992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教授、博導,兼任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軍事學科評議組成員,解放軍軍事運籌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造船學會電子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軍事系統工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系統仿真學會理事。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1988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大學先后獲碩士和博士學位。201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峰,男,漢族,1978年4月生,中共黨員,副研究員,博士,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現就職于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島管理部,國際數字地球學會(ISDE)會員、中國GIS協會會員。長期從事海洋信息化領域技術研發與工程建設,在海洋信息系統、空間數據模型、海洋數據倉庫體系、球體模型系統研發等領域進行了深入
郭敬天,1980年6月出生,男,博士,高級工程師,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2008年進入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任職,2012年起兼任北太平洋海洋科學組織(PICES)WG-27工作組成員。研究領域為業務化海洋預報和海上爆發性氣旋、海霧機制機理研究。主持或參與20余項科研項目,
丘君,男,1979年出生,中共黨員。200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獲地理學學士學位和經濟學第二學位,后保送至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研究生,于2003年獲生態學碩士學位,2008年獲環境經濟與環境管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至今在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從事海洋環境管理和海洋劃界方
李鑫,男,1981年生,2008年自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工作,目前擔任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冰川室助理研究員。他熱愛祖國,熱愛海洋事業,為追求中國極地事業主動從物理學電磁波傳播研究領域進入極地冰川與氣候變化領域;他勇于創新、勤于學習,將自身專業與極地冰川研究的迫切需求創造性結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