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建,男,1978年11月出生,漢族,遼寧鐵嶺人,中共黨員,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副研究員。2004年進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工作,先后在海洋戰略權益部、業務發展處、海洋規劃研究部工作,歷任業務發展處處長助理、副處長、海洋規劃研究部副主任、主任等職,主要從事海洋規劃、戰略和
林紹花,女,研究員,1949年生,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現任政府間全球海洋觀測系統I-Goos副主席、IODE國際資料交換國家協調員、中國氣候學專業委員會成員、國際Argo計劃資料管理專家組成員,曾任WMO/IOC海洋學與海洋氣象學技術委員會(JCOMM)信息管理領域主席。專業研究領域:物理海洋專業
環境工程專家,1932年6月生于遼寧大連,1954年清華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82年至今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工作,先后擔任中國環境研究院教授、副院長、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環境研究院環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工程院農業、輕紡與環境工程學部主任,國家環保
男,1939年8月生,山東夏津人,1964年畢業于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品加工專業后留校任教,歷任山東海洋學院水產系助教、講師、副教授、系副主任,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黨委書記、校長,第八、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山東省政協副主席。1995
簡歷:胡超群,男,1962年生,湖南湘潭人。理學博士(1991年中山大學動物學專業),研究員,實驗室主任。1991-1992年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1993年起到中科院南海所工作,主要從事海洋水產增養殖、病害控制及生物技術研究。1997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1997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
簡歷:鞠建華,男,1972年生,理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廣東省海洋藥物重點實驗室主任(2010-),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主任(2016-)、副主任(2010-2016)。2008年入選中科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百人計劃,2014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
?先后參加和主持完成了多項國家863、國家專項研究課題。在ADCP后處理技術上形成了自成體系的處理方法,該方法達到了美國CODAS3的處理效果;自1997年開始在國內率先開始應用LADCP開展深海動力結構的研究,發展了6000-7000米深海近底混合、底邊界層、底層渦動的聲學觀測技術和數據分析方法;
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檢驗研究院工程師/主任
浙江省綠色動力電源產品檢驗中心工程師/主任
主要從事海洋環流、潮汐潮流的數值模擬和研究理論,取得了一些有一定影響的研究成果,如建立了中國近海為高分辨率的全球變網格環流數值模擬,可模擬全球海洋和大氣環流變化對中國近海環流變異的影響:合作提出南海是太平洋-印度洋熱輸運的重要通道并進而是全球熱鹽大傳送帶的重要通道之一的科學觀點:在近海潮汐潮流數值模
1997.07-2002.11 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副教授 1999.10-2001.09 京都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2011.03-2011.08 里斯本理工大學從事合作研究 2002.12-今.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教授/系主任/海洋工程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 1. 海洋工程環境及
2001年03月-至今,黑龍江水運規劃設計院,副院長,高工 2005年09月-至今,船舶工程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2006年09月-至今,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示范中心)主任(兼),研究員 20015年12月-至今,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
1995.7~2002.8在國家炭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化學檢測室工作,并擔任室主任。2002.8~2011.1在國家炭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綜合技術室擔任室主任。2011.1~現在 在炭黑研究院標檢所任所長助理及副所長及國家炭黑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綜合技術室擔任室主任。
1975年8月出生,高級工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海洋測量傳感器技術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1997年7月畢業于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5年7月畢業于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海洋測量傳感器技術、測試方法以及感應傳輸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參與
海洋工程機電設備、動力系統、物探及勘探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