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被譽為國際海事業技術發展趨勢的風向標的第20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于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使得船舶具有擬人智化特性,深深影響了以船長及船員為規制對象建立的國際海事公約體系。
《國際海事公約概論》是一門關于國際海事法律專業的基礎課程,結合近些年全球發生的大型油船油污事故,海洋環境保護等熱點問題,課程分解講述了國際上重點公約的建立、推進、修訂、完善的全過程。通過課程能看到中國正逐步從海運大國走向海運強國,以及在國際海事上的地位變化。
印尼地區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海事展
作為中國及亞洲地區最重要的海事盛會之一,中國廣州國際海事貿易展已成為雙數年份中國及國際海事業引人注目的活動中心,展會對促進國內外航運、海洋石油、造修船、海洋工程及港口行業的交流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得到了海內外廣大業內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贊許。
2006年7月19—21日、24—28日,國際海事組織(IMO)在倫敦總部分別召開了小型漁船安全通訊組會議,穩性、載重線和漁船安全分委會第49次會議(SLF49)。IMO秘書處負責人重申,捕撈界每年發生大量事故,大部分事故發生在小型漁船上,因此小型漁船的安全工作特別重要,IMO將積極推進小型漁船標準的制定工作。
在召開的第82屆海上安全委員會一致通過了“所有類型船舶專用海水壓載艙和散貨船雙舷側處所保護涂層性能標準”(簡稱壓載艙涂層標準)。根據本屆會議通過的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第Ⅱ-1/3-2條修正案,該標準將強制適用于2008年7月1日以后簽訂建造合同的所有500總噸以上船舶的專用海水壓載艙和150米以上散貨船的雙舷側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