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麗娟,女,研究員,1965年生。1982.9-1986.7,中國海洋大學(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生物系海洋植物專業(yè),學士;1986.9-1989.7,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洋大學)微藻培養(yǎng)與應用專業(yè),碩士;2008.12-2009.3,美國馬里蘭大學,高級訪問學者。1989年入南海所工作,長期從事海洋生
簡歷: 練樹民,1964年5月出生,研究員,現(xiàn)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從事海洋科技管理與應用海洋學研究,目前承擔的主要研究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XX重點島礁區(qū)及其相鄰海區(qū)海洋物理環(huán)境研究”、國家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中國典型赤潮的海洋學與生態(tài)學研究”第五專題“典型赤潮發(fā)生的海洋學環(huán)
男,漢族,中共黨員,工程技術帶頭人。1974年8月出生,1996年畢業(yè)于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大地測量系。參加工作后歷任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技術開發(fā)處副處長、處長、所總工。2012年7月起擔任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所黨委委員,分管技術開發(fā)處(總工辦)、產(chǎn)業(yè)處、人事處、所工會和離退辦。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1963年11月出生,1984年畢業(yè)于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參加工作后歷任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綜合辦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綜合辦公室主任、基建辦公室主任、所長助理。2012年7月起任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所黨委委員,分管基建、后勤、財務、安全保衛(wèi)等行政
男,漢族,安徽銅陵人,1965年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1985年8月參加工作,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專業(yè)畢業(yè),大學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現(xiàn)任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歷任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環(huán)境動力學實驗室副主任、科技發(fā)展處處長、所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201
1989年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獲碩士學位,曾擔任助理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國家海洋局杭州海洋工程勘測設計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xiàn)任海洋二所副所長,國家海洋局海底科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國家海洋局"雙百人才"第一梯隊成員。
1975年畢業(yè)山東海洋學院,同年分配于海洋三所工作1976—1980年??? 上海同濟大學海洋地質系進修1980年調至海洋二所工作,其中1989、1992和1993年三次赴德國漢堡大學參加中德兩國政府間海洋科學聯(lián)合研究2001年調至海洋三所任所長,2007年-2012年海洋二所任黨委書記、副所長
浙江省水泵產(chǎn)品質量檢驗中心高級工程師/副所長
主要從事海洋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后承擔完成海洋油氣開發(fā)工程、海底通訊光纜工程、海底隧道與跨海大橋、人工島以及港灣碼頭等海洋工程勘察與工程地質調查評價課題50余項,目前正在承擔的研究課題是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近海海底地質災害預測評價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海洋工程地
創(chuàng)建的海洋耦合模式大幅提高了海洋預報能力,引起國內外巨大反響。擔任2006年3月渤海溢油事件前線指揮部專家組組長,對溢油的漂游路徑進行預報,迅速找到了漂浮的溢油位置,為國家及時掌握與處置這一事件贏得了寶貴時間喬方利,1994年畢業(yè)于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獲得理士碩士學位。同年參加工作,長期從事海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船工業(yè)集團第708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方向:海洋深水平臺、浮式生產(chǎn)系統(tǒng)、水動力學等。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浙江大學理 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地質學博士生導 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主持承擔多項國家重大研究項目或課題,研究領域涉及 中國邊緣海、大洋礦產(chǎn)資源和海底勘測技術三方面。近 5 年來主持有國家海洋專項、
李風華,1990年9月—1994年6月在南京大學少年班學習并獲學士學位。1994年9月—2000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聲場聲信息國家重點實驗室學習并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8年4月—1998年12月與2003年07月—2004年02月分別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從事訪問與博士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