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和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晶,在接受《中國纖檢》雜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第三方檢測市場是一個碎片化市場,大多數檢測機構的日子相對比較好過,年收入三四千萬,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因此整合的意愿并不強烈。但隨著市場化不斷提高,一些不具備競爭優勢的小機構會慢慢被市場淘汰,作為投資人,我們會選擇有意愿做大做強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投資。”
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動第三方檢測業務發展,當外資實驗室在中國不斷擴大版圖的同時,國內檢測實驗室也出現了虛假繁榮現象。目前,我國實驗室數量眾多,規模普遍偏小,競爭力較弱,為生存劍走偏鋒的機構并不鮮見,失去了誠信也擾亂了市場。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健康意識蘇醒、市場管制逐漸放松,第三方檢測的市場需求迅速增多,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未來前景空間失分廣闊。可以預見,第三方檢測機構將在加強質量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維護消費者權益、服務經濟社會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檢測行業自20世紀初起步,于1978年成立了國家計量總局和國家標準總局等專門的計量機構。早期的檢測機構一直處于行政管制狀態,直到中國加入WTO后,政府部門才逐步放開對檢測市場的監管,第三方檢測機構也越來越得到認可和重視。
2016年中國第三方檢測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
新華社3月2日消息,各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安全事件牽動著中國民眾神經,比如校園“毒跑道”、飲用水污染等事件引發民眾質疑相關檢測,而汽車排放標準、食品安全標準等則部分存在以低充高、弄虛作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