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昔日的“有海無防”到如今躋身世界前列的海上力量,從曾經的“一窮二白”到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中國船舶工業的70年發展,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中國特色發展之路,折射出中國裝備制造業70年的發展歷程。
制造業都在追求更可靠的質量、更低的成本、更優質的服務。我們認為,要助推高質量發展,數字化是必由之路,工業革命、智能制造就是把企業的資源結構、工作模式進行調整,突破路徑依賴,推動數字化轉型。
今天,在高速公路上,攜帶各種“黑科技”的智能汽車已經能完成自動換道超車;在空中,高飛的無人機能在短時間內將貨物安全準確地送達客戶。在海上,當一艘笨重的大型船舶遇上智能化浪潮,會如何變身?
“鼓勵公平競爭是有利的,對于企業提質增效、產業轉型升級都將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船舶工業迎來了全面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船舶工業是舟山市的主導產業,在舟山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為認真貫徹《舟山市推進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精神,進一步深化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舟山市財政主動作為、再出新招,強化財政政策引導,優化財政資金支持方式,加快推動船舶工業轉型高質量發展。
12月7日,受省經信廳機械行業辦委托,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以下簡稱“浙江船協”)具體組織承辦的2018年度全省船舶工業統計培訓在杭順利召開。省經信廳機械行業辦副主任朱濤、劉紅艷,及省內各地經信部門、行業協會代表和部分骨干船舶企業代表等一同參加此次培訓。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論壇上宣布了我國擴大制造業開放的重要舉措。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制定發布了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取消了船舶(含分段)設計、制造與修理須由中方控股的要求,實現了船舶工業全面對外開放。這一重大舉措展現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對于推動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5月下旬,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國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有關要求,加快推動我國船舶工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組織赴江蘇開展金融支持船舶工業發展有關情況專題調研,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保監會、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等部門有關人員共同參加了調研。
節能環保又省油的電動汽車,正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那么電動船舶離我們還有多遠?如今,位于朱家尖的浙江欣亞磁電發展有限公司,正在抓緊研發舟山市的第一艘電動船。
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將這項改革形容為“十三五”時期的一個發展戰略重點,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之際再次圍繞這一概念提出要“加法、減法一起做”……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路線圖”日漸清晰。
2018年1~4月份,我國新接船舶訂單量繼續回升,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重點監測企業工業總產值等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下降。
在日本船舶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對產品的精益化和技術的持續創新始終有著矢志不渝的追求,而標準化在產業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著日本船舶工業的不斷創新做強。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國防科工局關于印發《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6-2020年)》的通知。